沃尔辛厄姆:被隐蔽的「间谍之父」的一生
最后更新于
最后更新于
沃尔辛厄姆:被隐蔽的「间谍之父」的一生
“在英国历史上,弗朗西斯·沃尔辛厄姆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然而,正是他将玛丽女王送上了断头台,用他专注而无情的行动,保护了伊丽莎白一世与彼时内外交困的英格兰。”
1587 年 2 月 8 日,玛丽·斯图尔特的生命在断头台上走到尽头。
此时的她已经不再是苏格兰的女王,而是表姑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的阶下囚。在她身无分文地从苏格兰逃往英格兰、希冀寻求庇护时,未曾想到迎接自己的是这样的命运。
然而,对伊丽莎白的首席大臣沃尔辛厄姆来说,这场极刑早在他的计划之中。
1532 年,弗朗西斯·沃尔辛厄姆出生于伦敦一个颇有名望的新教家族,父亲是一名成功的律师,母亲则是朝臣之女。他曾在剑桥大学学习,并成为一名注册律师,之后随着玛丽一世即位而逃离英格兰。
这位「玛丽」并不是开篇那个死于断头台的玛丽,而是伊丽莎白的姐姐,历史上的「血腥玛丽」。今天的人们可能很难感同身受,但在 16 世纪的欧洲,宗教几乎是凌驾于王权之上的绝对力量,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天主教与新教之间水火不容。玛丽一世信奉天主教,在位仅仅 5 年,就将超过 280 名异教徒送上了火刑柱。在她掌治英格兰后,大批新教教徒逃往海外,沃尔辛厄姆也在其中。他在意大利接触到了密码学,并在信仰新教的伊丽莎白即位后返回英国,进入政坛。自此,他的人生开始和密码与阴谋紧紧缠绕。
在伊丽莎白走上权力之巅后,来自天主教的威胁便从未远离过这位女王。1570 年,在伊丽莎白即位 12 年后,教宗宣布她为异教徒,女王开始面临空前的性命威胁 —— 在伊丽莎白在位期间,至少发生过14起针对她的暗杀事件。于是,为了保护她的人身安全,沃尔辛厄姆在英国乃至欧洲搭建起了一个庞大的间谍网络,他也因此被认为是「现代间谍之父」。
沃尔辛厄姆 | 维基百科
欧洲彼时正处于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艺术风格繁复华丽,处处色彩斑斓,但在这些天鹅绒紫色、加纳利黄色和节庆红色中,沃尔辛厄姆却时常身着黑色衣服,以魔鬼一般的形象出现。他的阴郁性格可以追溯到 1572 年的圣巴塞洛缪日大屠杀。那年 8 月 23 日晚间,法国天主教徒突然开始屠杀巴黎全城的新教教徒,一夜之间便有至少 2000 人丧生。屠杀持续数周之久,死亡人数估计达七万。当时,沃尔辛厄姆正在巴黎担任驻法大使,亲眼目睹了这桩十分残酷的宗教异见事件,并在此后的间谍生涯中,竭力避免新教在英格兰遭遇同样的命运。而眼下,新教的首要敌人便是被囚的苏格兰女王,天主教教徒玛丽。
毫无疑问,沃尔辛厄姆特工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成功将玛丽女王送上了断头台。合理地斩首另一国的君主并不容易,而《玛丽女王之死》中那封伪造的密信,仅仅是其中一环。
在最终导致玛丽之死的那场「巴宾顿阴谋」之前,玛丽还有过多次争取自由与王权的抗争。她在被逼退位后逃往英格兰,被伊丽莎白囚禁了将近二十年,却没有哪一个瞬间「当真准备怯懦地听凭命运来摆布」。然而,在沃尔辛厄姆的缜密策划下,她自以为的抗争逐渐变成了自投罗网。
1584 年,在又一次成功阻拦玛丽的谋反行动后,沃尔辛厄姆迅速促成了《联合契约》的签署,规定凡是参与行刺女王的人,或者凡是仅在原则上赞同行刺的人,都将被处死——这将成为处决玛丽的有力法律依据。而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等鱼上钩,等待玛丽亲自留下她参与刺杀伊丽莎白的证据。
此时,针对玛丽的看管已经到了异常严苛的地步,而在绝境之中,一名双面间谍来到关押玛丽的城堡,与她商议了使用啤酒桶来传递信件的方式——当然,她不知道自己的对外通信将完全处于沃尔辛厄姆的监视之下。玛丽是个非常谨慎的人,熟悉密码和隐写术,使用了多套单表替换密码来书写密信,有时还会用明矾对信件作隐形处理,写在相隔固定页数的书页上。在长达一周的犹豫后,她以一封六页半的密信同意了年轻教徒巴宾顿刺杀伊丽莎白的计划。然而,它很快就被送到沃尔辛厄姆的手下、密码破译员托马斯·菲利普斯的桌上。
菲利普斯伪造的信函 | 《密码学:成为一名密码朋克》
菲利普斯其貌不扬,却是来自剑桥大学的密码分析专家。依靠频率分析法,他很快意识到这就是那封能将玛丽置于死地的信,于是幸灾乐祸地在信封上画了一个绞刑架,并如《玛丽女王之死》里描述的那样,在信的末尾伪造了一段话,以获得参与谋反的详细名单。失效的密信确认了玛丽的罪行,在巴宾顿和其他九个同伴被处以极刑后,对玛丽的审判也在佛斯林费城堡举行。玛丽并不承认她与巴宾顿有过接触,直到她写给巴宾顿的信件在庭上被宣读出来,她才在审判庭上放声大哭。
到了伊丽莎白签署处决令的时候了,她却在此刻犹豫起来,担心用本国的法律处决他国女王,会使自己有日也面临同样的命运。于是,沃尔辛厄姆又炮制了一场意在谋杀女王的轰动性阴谋,催促伊丽莎白签下了处决令。至此,这个狂热的新教教徒终于完成了他的光荣使命——为女王彻底铲除了这个来自苏格兰的王位觊觎者。
伊丽莎白对间谍工作的兴趣和欣赏,在她的肖像画中可见一斑:在艾萨克·奥利佛的画作中,她的华服上装饰着无数耳朵和眼睛,象征着她对情报和监视的极大兴趣。然而与之相对的,她拨给沃尔辛厄姆的财政支持却并不充裕。
艾萨克·奥利佛笔下的伊丽莎白 | The British Museum
从事间谍活动需要大量的金钱,每一份情报都被明码标价,每一位线人都极易折损,而除了部分如沃尔辛厄姆一样的狂热教徒,大部分间谍都是为了金钱而工作。伊丽莎白的国库向来并不宽裕,为了支付国内国外两处的情报开销,经费永远捉襟见肘。作为镇压天主教的狂热主力,沃尔辛厄姆可能组建了一支多达 71 人的间谍队伍,人员从商人、诗人、仆从、医生到神职人员不等,而他对情报支出也从不手软,甚至常常自掏腰包。此外,他还为了女儿的婚事,承担了来自女婿的巨额债务。因此,尽管政治地位和商业头脑确实给沃尔辛厄姆带来了不少收益,但他的人生仍然常与穷困相伴,去世时负债两万七千多英镑,相当于现在的 400 万英镑。
健康则是困扰着沃尔辛厄姆的另一大严峻问题。和谍战电影里一样,情报工作向来是脑力与体力的双重较量,从家庭纠纷到外交事件,实在有太多事情需要沃尔辛厄姆费心处理,与之相对的则是他每况愈下的身体状况。在政治生涯的早期阶段,沃尔辛厄姆已经染上疾病,并且愈加严重,多次需要暂停工作休养。这或许归因于那个时代的所谓「快速疗法」—— 实则是过度用药,可能影响了沃尔辛厄姆的精神和免疫系统,使他更为脆弱。生有赘疣,无法排尿,频繁高烧,到他 58 岁去世时,已经承受了至少 30 年的病痛折磨。然而宗教热情和强烈的自信使他一直坚持工作,即使伊丽莎白对这位常带来「噩耗」的大臣的态度,时常称不上友善。
沃尔辛厄姆被葬于旧圣保罗教堂圣坛的北走廊 | 维基百科
「我期望,待我死后,不以居我位者常受之盛大仪式厚葬,而是简单行事,以寄希望于来生复活,偿我今生之深重罪过,及身后妻女之窘境。」
遵循沃尔辛厄姆的遗嘱,或是出于他所欠债务的现实考虑,他的葬礼短暂而简洁,下葬时也没有华贵的棺椁和镀金纹章。他在英国历史上的地位也如他的终局,尽管以自己的智慧、信念和无情成为保卫英格兰的重要功臣,他的光芒却比都铎时期的其他贵族黯淡得多,特别是与他同任首席大臣的威廉·塞西尔相比。然而在密码学的世界里,他与玛丽女王乃至整个欧洲的情报博弈,则是精彩至极且无法绕开的一笔。孤寂与功绩交缠的一生,或许就是他身为「影子人」的命运。
(1). 罗伯特·哈钦森. (2021). 女王的超级间谍. 北京: 新世界出版社.
(2). 斯·茨威格. (2019). 玛利亚·斯图亚特传.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3). 查尔斯·狄更斯. (2014). 狄更斯讲英国史. 北京: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