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形针PaperClip文章备份站
  • 首页
  • 回形针PaperClip
    • QQ-X计划“星城”之旅:3000米落差体验失重
    • iPhone 上的激光雷达有什么用
    • 「每逢佳节胖三斤」,你做好准备了吗
    • 不管回不回家,这个春节都值得你好好度过
    • 为什么一家银行要发射卫星
    • 为什么不好吃的野生动物也渐渐消失了?
    • 为什么你吃的月饼长这样
    • 为什么你的手机读取数据这么慢
    • 为什么你的腿总是长不直
    • 为什么托尼老师染发这么贵
    • 为什么搜索引擎无法解决你的困惑
    • 为什么现代人更容易过敏
    • 为什么节后上班这么痛苦
    • 为什么芯片上的晶体管越做越小
    • 为什么苹果非要用自己的芯片
    • 人口普查究竟查什么
    • 你为什么总是抓不到娃娃
    • 你的身体怎样培养出「超级细菌」
    • 你究竟需要一把怎样的菜刀
    • 免费升舱这种好事,你怎么碰不上
    • 全国第二高发癌症,离你有多近
    • 写给直男的大姨妈呵护指南
    • 刚刚发射的天和核心舱意味着什么
    • 别人一支烟的愉悦,让你付出了什么
    • 动物园猛兽跑路该怎么办
    • 化妆水下毒指南
    • 半年学好英语能有多简单?
    • 只需拿起一张纸片,便可扭曲整个时空
    • 吃糖到底有什么问题
    • 含糖饮料避坑指南
    • 哪个男孩,不想永远做男孩|回形针推荐
    • 在非洲,优雅地吃上一桶泡面竟然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 好好的 Flash,怎么就被淘汰了
    • 如何从典当行借到钱
    • 如何像拼积木一样定制汽车?
    • 如何寻找世界上最古老的 DNA
    • 如何快速解决下水道堵塞
    • 如何把空气玩到极致
    • 如何拯救你的无线音响
    • 如何掌握一项3亿人都会的技能?
    • 如何科学地吸收尿液
    • 如何科学地提升撸狗体验
    • 如何科学地种西瓜
    • 如何给人生一个惊奇的停顿号
    • 如何让机器模仿你的声音
    • 如何选择一款靠谱的耳机
    • 安眠药对你做了什么?
    • 家用冰箱里的生化危机
    • 小蓝片对丁丁做了什么
    • 快出门,今晚有超级月全食
    • 收割机对小麦做了什么
    • 新发地的菜都从哪儿来
    • 春节如何科学送礼?
    • 是什么导致了走路八字脚
    • 杀蟑螂,中国人有1000种奇淫巧技
    • 正式介绍我们的第三张原声音乐专辑
    • 油烟机如何拯救你的当代生活
    • 照片里的你为什么不好看
    • 熬夜如何搞坏你的身体
    • 爆米花不为人知的秘密
    • 物理学家都干了什么?
    • 用对筷子有多重要
    • 电脑诞生这么久,为什么你还是喜欢在纸上做笔记
    • 神舟十二号:终极使命和新的起点
    • 站到“不安分”的人身边
    • 糖化反应到底有多危险
    • 纸吸管为什么这么难用
    • 自动扶梯到底危不危险
    • 苹果推出的 Mini LED 屏,到底好在哪
    • 逃避社交的你,真的有「社交恐惧症」吗
    • 量子计算机究竟是什么
    • 金刚居住的地心世界在哪里
    • 银盐冲印如何拯救老照片
    • 防腐剂到底安不安全
    • 食用色素真的安全吗
  • 基本操作
    • 《一个人工智能的诞生》即将完整上线,以及一个「立省 50 元」的机会
    • 《一个人工智能的诞生》第一周版本更新!
    • 《一个人工智能的诞生》第二周版本更新!
    • 《一个人工智能的诞生》第五周版本更新
    • 可能是地球上第一个交互视频课程
    • 基本操作 3 月更新
    • 基本操作四月第三周更新
    • 我们和数码荔枝聊了聊:做交互视频、卖正版软件到底赚不赚钱?
    • 机器学习的最底层,或许是人类
    • 被密码斩首的女王,与新课程免费兑换码
    • 「机器学习」等于「神经网络」吗?人工智能基础概念梳理
    • 众包与数据标注:机器学习的最底层,或许是人类
    • 并非只有加密和解密 —— 密码学基础概念梳理
    • 泄露天机 ——《密码学:成为一名密码朋克》全系列资料整理
    • 值得一看!《机器学习:一个人工智能的诞生》全系列参考资料
    • 沃尔特·皮茨:神经元模型与陨落的天才
    • 沃尔辛厄姆:被隐蔽的「间谍之父」的一生
  • 干燥工厂
    • 工厂开张的一个月里发生了什么?
    • 干燥工厂开业!我们准备了 6 颗核弹卖给你
  • 有点东西
    • 有点东西:这是回形针的新栏目「有点东西」
    • 有点东西:会飞的鸡在睡梦中合成宝可梦
    • 有点东西:几何让阻尼感和灵感都乖乖站好
    • 有点东西:原谅让数理化长出小眼睛
    • 有点东西:在摇椅上煮出赛博朋克艺术品
    • 有点东西:开发香喷喷的替代品与钱
    • 有点东西:懒人在音乐、断食、电击中书写 blog
    • 有点东西:拒绝加班徒步去抓星之卡比
    • 有点东西:这五个推荐里,我们强烈推荐第一个
    • 有点东西:遥控朋克猫有节奏地清倒硬盘
由 GitBook 提供支持
在本页
在GitHub上编辑
导出为 PDF
  1. 回形针PaperClip

人口普查究竟查什么

上一页为什么苹果非要用自己的芯片下一页你为什么总是抓不到娃娃

最后更新于3年前

现在是 2020 年 11 月 1 日上午 9 点,九个小时之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启动。最快一小时内,就会有社区工作人员敲开你的门,对你完成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工作。

在中国,人口普查是如何进行的?前几次的普查究竟查到了什么?

img

1953 年,中国开始第一次人口普查。直到 2010 年《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的颁布,正式确定了每十年普查一次的步调,年份尾数为 0 的那一年,你就要跟普查员见上一面。

要搞清楚全国 14 亿人口的情况,必须保证普查工作有序展开,主要分三步。

首先是摸底调查。普查方案制定下来后,普查员要用 20 天的时间进行实地勘察,包括小区范围、楼层数量、住户分布,编绘出《普查小区图》和《户主姓名底册》,对社区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

第二阶段,正式普查。

你需要回答关于住户及个人基本状况的 19 个问题,比如公民身份号码、户口登记地等。11 月 16 日之后,如果你足够幸运、成为全国住户里随机抽取的 10%,普查员还会再次上门请你填写长表,包括住房、工作、婚姻等 48 项内容。

相比往年的纸质版表格和手持终端,今年你在自己的手机上,用普查员给你的填报码和初始密码,也能完成短表的填报。

我们需要多少普查员,才能在 40 天内完成如此浩大的调查?

一名普查员大概要完成 250 人的登记,同时每 45 名普查员配备 1 名普查指导员。根据官方估算,今年全国需要约 700 万普查员和指导员。如果你符合招聘条件,也可以投身浩瀚的普查工作中,每登记一户到手 1525 元。

采集到的数据将进入公安和医疗系统,与内部的户籍、出生和死亡情况进行比对和校正,最大程度保证数据真实,最后层层上报并汇总。

还有什么其他办法能知道人们报的数字没有出错呢?

以年龄为例,它是最容易出现误报的项目。这是印度 2011 年人口普查的年龄分布:

你可以很明显地发现一个奇怪的规律:每隔五岁左右,就会出现一个小高峰。我们帮你仔细算了算,年龄尾数为 0 和 5 的人数是平均人数的 1.71 倍。

在人口统计学里,对于这种报年龄时偏爱「凑个整」的现象,我们可以用「惠普尔指数」来刻画,它是评估年龄数据准确性最简单的计算方法,用来检验人们是否对某个年龄尾数有偏好。

在 23~62 岁年龄段,我们将尾数为 0 和 5 的人口数除以这个年龄段的人口总数,再乘 5,就能得到惠普尔指数 W。假设 W=1,表示年龄没有偏好;假设 1<W<5,则表示人们上报的年龄在一定程度上偏好尾数为 0 和 5。刚刚印度的惠普尔指数就是 1.71。

但这样的方法存在缺陷,它只能评估尾数为 0 和 5 的整体偏好,假如数据偏好尾数 0 而回避尾数 5,就会相互抵消,得出一个看似风平浪静的数字。

于是,人口学家继续完善并发展出新一套计算方法。通过上图的公式,我们将 0~9 共十个年龄尾数分别计算一遍,就能得到各自的尾数别修正惠普尔指数 Wi,进一步计算得到一个更加准确的总和修正惠普尔指数 Wtot。

用这种方法检验我国近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可以发现,我国的年龄尾数存在一定倾向,偏好 7 而回避 9,总体上还是相对准确的。

解决了数据可靠性问题,我们就能仔细分析过去六次普查的数据了。

下面这张图是历次普查得到的人口年龄金字塔,左边深色表示男性,右边浅色表示女性,每个横条代表某一年龄段的人数占比。

可以看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口加速膨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处于年轻型。之后,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拉低了出生率,青少年人口与青壮年人口大致相当,人口数量增速放缓,年龄结构转为成年型。

二十一世纪的到来让这个金字塔正式迈入老年型,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在未来,人口数量将在到达顶点后开始下滑。

回到今天,人口问题同样反映在生育率上。中国的生育率常年低于 2,这个数据意味着每个家庭生育不到两个孩子。人口压力沉重,我们需要更多孩子。

2016 年 1 月 1 日,全面二孩政策开始实施,这一年有 1786 万个新生儿,其中二孩占 45%,出生人口达到 2000 年以来的峰值。可热潮很快冷却,2019 年只有 1465 万个新生儿,生育问题再次严峻起来,有关三胎的讨论也在不时涌现。

依照前两次人口普查的节奏,今年普查结束四五个月之后,主要数据公报就能出炉。

扎进人口普查数据的汪洋大海,你还能在性别、住房、人口比重等一系列问题上观察到有趣的现象。这些数据最终将成为房产税、社会化抚养等政策的重要参考,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果你也期待这一次最新的人口普查情况,就请先热情地为普查员打开门吧!

-

封面图素材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1]国家统计局. (2020).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摘要).

http://www.stats.gov.cn/tjsj/tjzd/gjtjzd/202010/t20201027_1796602.html

[2]国家统计局. (2020).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摸底工作细则.

http://www.stats.gov.cn/ztjc/zdtjgz/zgrkpc/dqcrkpc/qtwj/202008/t20200813_1782867.html

[3]澎湃新闻. (2020). 专访李晓超: 人口普查首次电子化登记, 数据质量贯彻普查始终.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520540

[4]车向清, & 杜以德. (2011).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成人教育的冲击与应对.

职教论坛, 12, 41-44.

[5]黄荣清. (2009). 中国人口普查中人口年龄报告准确性的检验.

人口研究, 33(6), 30-41.

[6]巫锡炜, & 甘雪芹. (2013). 中国人口普查年龄数据准确性检验: 总和修正惠普尔指数的应用.

人口研究, 37(1), 34-41.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