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形针PaperClip文章备份站
  • 首页
  • 回形针PaperClip
    • QQ-X计划“星城”之旅:3000米落差体验失重
    • iPhone 上的激光雷达有什么用
    • 「每逢佳节胖三斤」,你做好准备了吗
    • 不管回不回家,这个春节都值得你好好度过
    • 为什么一家银行要发射卫星
    • 为什么不好吃的野生动物也渐渐消失了?
    • 为什么你吃的月饼长这样
    • 为什么你的手机读取数据这么慢
    • 为什么你的腿总是长不直
    • 为什么托尼老师染发这么贵
    • 为什么搜索引擎无法解决你的困惑
    • 为什么现代人更容易过敏
    • 为什么节后上班这么痛苦
    • 为什么芯片上的晶体管越做越小
    • 为什么苹果非要用自己的芯片
    • 人口普查究竟查什么
    • 你为什么总是抓不到娃娃
    • 你的身体怎样培养出「超级细菌」
    • 你究竟需要一把怎样的菜刀
    • 免费升舱这种好事,你怎么碰不上
    • 全国第二高发癌症,离你有多近
    • 写给直男的大姨妈呵护指南
    • 刚刚发射的天和核心舱意味着什么
    • 别人一支烟的愉悦,让你付出了什么
    • 动物园猛兽跑路该怎么办
    • 化妆水下毒指南
    • 半年学好英语能有多简单?
    • 只需拿起一张纸片,便可扭曲整个时空
    • 吃糖到底有什么问题
    • 含糖饮料避坑指南
    • 哪个男孩,不想永远做男孩|回形针推荐
    • 在非洲,优雅地吃上一桶泡面竟然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 好好的 Flash,怎么就被淘汰了
    • 如何从典当行借到钱
    • 如何像拼积木一样定制汽车?
    • 如何寻找世界上最古老的 DNA
    • 如何快速解决下水道堵塞
    • 如何把空气玩到极致
    • 如何拯救你的无线音响
    • 如何掌握一项3亿人都会的技能?
    • 如何科学地吸收尿液
    • 如何科学地提升撸狗体验
    • 如何科学地种西瓜
    • 如何给人生一个惊奇的停顿号
    • 如何让机器模仿你的声音
    • 如何选择一款靠谱的耳机
    • 安眠药对你做了什么?
    • 家用冰箱里的生化危机
    • 小蓝片对丁丁做了什么
    • 快出门,今晚有超级月全食
    • 收割机对小麦做了什么
    • 新发地的菜都从哪儿来
    • 春节如何科学送礼?
    • 是什么导致了走路八字脚
    • 杀蟑螂,中国人有1000种奇淫巧技
    • 正式介绍我们的第三张原声音乐专辑
    • 油烟机如何拯救你的当代生活
    • 照片里的你为什么不好看
    • 熬夜如何搞坏你的身体
    • 爆米花不为人知的秘密
    • 物理学家都干了什么?
    • 用对筷子有多重要
    • 电脑诞生这么久,为什么你还是喜欢在纸上做笔记
    • 神舟十二号:终极使命和新的起点
    • 站到“不安分”的人身边
    • 糖化反应到底有多危险
    • 纸吸管为什么这么难用
    • 自动扶梯到底危不危险
    • 苹果推出的 Mini LED 屏,到底好在哪
    • 逃避社交的你,真的有「社交恐惧症」吗
    • 量子计算机究竟是什么
    • 金刚居住的地心世界在哪里
    • 银盐冲印如何拯救老照片
    • 防腐剂到底安不安全
    • 食用色素真的安全吗
  • 基本操作
    • 《一个人工智能的诞生》即将完整上线,以及一个「立省 50 元」的机会
    • 《一个人工智能的诞生》第一周版本更新!
    • 《一个人工智能的诞生》第二周版本更新!
    • 《一个人工智能的诞生》第五周版本更新
    • 可能是地球上第一个交互视频课程
    • 基本操作 3 月更新
    • 基本操作四月第三周更新
    • 我们和数码荔枝聊了聊:做交互视频、卖正版软件到底赚不赚钱?
    • 机器学习的最底层,或许是人类
    • 被密码斩首的女王,与新课程免费兑换码
    • 「机器学习」等于「神经网络」吗?人工智能基础概念梳理
    • 众包与数据标注:机器学习的最底层,或许是人类
    • 并非只有加密和解密 —— 密码学基础概念梳理
    • 泄露天机 ——《密码学:成为一名密码朋克》全系列资料整理
    • 值得一看!《机器学习:一个人工智能的诞生》全系列参考资料
    • 沃尔特·皮茨:神经元模型与陨落的天才
    • 沃尔辛厄姆:被隐蔽的「间谍之父」的一生
  • 干燥工厂
    • 工厂开张的一个月里发生了什么?
    • 干燥工厂开业!我们准备了 6 颗核弹卖给你
  • 有点东西
    • 有点东西:这是回形针的新栏目「有点东西」
    • 有点东西:会飞的鸡在睡梦中合成宝可梦
    • 有点东西:几何让阻尼感和灵感都乖乖站好
    • 有点东西:原谅让数理化长出小眼睛
    • 有点东西:在摇椅上煮出赛博朋克艺术品
    • 有点东西:开发香喷喷的替代品与钱
    • 有点东西:懒人在音乐、断食、电击中书写 blog
    • 有点东西:拒绝加班徒步去抓星之卡比
    • 有点东西:这五个推荐里,我们强烈推荐第一个
    • 有点东西:遥控朋克猫有节奏地清倒硬盘
由 GitBook 提供支持
在本页
在GitHub上编辑
导出为 PDF
  1. 回形针PaperClip

用对筷子有多重要

上一页物理学家都干了什么?下一页电脑诞生这么久,为什么你还是喜欢在纸上做笔记

最后更新于3年前

img

一个外国人怎样和东亚人打成一片?

英文问答社区 Quora 的一位答主给出了一个简易办法:一起吃一顿饭,而且要用筷子。

1972 年尼克松访华,在国宴上并不熟练地使用筷子,被解读为向中国示好的「筷子外交」。因为对不少外国人而言,使用筷子绝非易事。

对于生来好像就会用筷子的你,用筷子似乎如此普通。但这种日用而不觉的使用,也会让你忽视筷子蕴含的知识和非凡意义。

学筷子到底有多难?怎样拿筷子才是对的?又真的有必要拿对吗?

下面这些拿筷子的姿势,哪个才是正确的?它是不是让你想起了小时候家长反复纠正你握筷手势的久远记忆?

人们普遍认为正确的握筷方式是 5 号|来源:Kento Bento, YouTube

不少人大概都经历过初学筷子时颤颤巍巍、始终夹不上食物,终于会夹了却被家长反复教育的阶段。不用难过,因为学筷子本来就难。

在儿童发展领域,早有研究者发现,幼儿到 3 周岁时就能非常熟练地用勺子用餐,但要到 4、5 周岁时,才能稳定拿好筷子。

还有研究发现,学前儿童使用筷子要比用勺花更多的时间,用勺明显效率更高。这都能证明,学用筷子对儿童确实是 hard 级任务。

来源:从用勺用筷到书写

为什么学用筷子这么难?这要从筷子的基本结构说起。

筷子的本质就是一种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来源:10.1186/s40101-020-00223-z

不同于叉子和勺,筷子难就难在,需要两个费力杠杆相互配合使用。

首先,要将筷子张开以夹取食物;然后,需要用力夹住食物送入口中。这个过程需要你的肩、胳膊、手腕、手指等部位的 30 多个关节、50 多块肌肉共同来完成。

夹取和递送这两个环节但凡有一个出现问题,你都吃不到东西。夹取的难度显然更高。

初学者不仅容易夹不上来,就算夹上来了,也不一定能吃进嘴。

所以,世界各地向往东方美食的外国人,毅然开始花式改装筷子。

来源:U.S. Patent No. 5,697.659

左来源: JP 特开 2010-119733,右来源: U.S. Patent No. 3,637,248

改来改去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让筷子更容易上手。万一筷子用不好,还可以换回刀叉。

左来源: U.S. Patent No. 4,809,435,右来源: U.S. Patent No. 5,056,173

但种种改造终究是老外的邪路。作为中华美食文化传人,用好筷子是你注定的使命。

那么,如何才能又稳又好地使用筷子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回到这张握筷姿势图。

别忘了,5号才是正确答案|来源:Kento Bento, YouTube

不管哪种握筷姿势,绝大多数都会一只在上,一只在下。而普遍认为正确的握筷方式,就是上筷由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控制,下筷由无名指和虎口托住的握法。

来源:LeesRandomVids, YouTube

这样握筷可以体现出三个优势:灵活、稳定、力量集中。

在使用过程中,下筷基本保持不动或动幅很小。夹取动作主要靠食指、中指、大拇指控制上筷来完成,下筷只起到辅助作用。

这样就具备较好的稳定性,也很少出现筷子滑落导致长短不一的问题。

同时,由于两根筷子是分开控制的,所以整个使用过程十分灵活。你的食指、中指只需轻微活动,就能轻松控制筷子开合。

而这也得益于费力杠杆的优势——省距离,因为上筷以动力臂为半径构成的扇形弧长明显小于阻力臂构成的扇形弧长。

正确握筷方式能更好地将力集中于筷子头,小到花生大到肉丸都能轻松夹起。如果你握筷时出现交叉,则很难控制夹取花生这类小而圆滑的食物。

简而言之,只要用这种方式握筷,几乎没有你夹不上的菜。而且也很少遇到好几次才夹到,或者食物中途滑落的情况。因此,这才被称为正确握法。

学会正确握筷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它有什么额外好处吗?

有研究显示,在你儿时学习握筷时,你的桡侧腕屈肌和指伸肌能够得到非常好的锻炼。相比用勺,使用筷子明显对肌肉的激活程度更高,腕关节内收动作更为明显(尺侧腕屈肌主要负责屈腕和腕关节内收动作)。

来源:从用勺用筷到书写

另一项研究表明,学会正确握筷方式不仅能高效完成夹取任务,而且在运动技能的学习控制方面具有优势。

还有实验表明,学习正确用筷有锻炼大脑、小脑的作用。

根据神经成像,学习筷子期间,脑部活动会从大脑的前部转移到后部,此外,始终可以检测到小脑活动|来源: 10.1145/642611.642684

也就是说,学会正确握筷不仅能让你更快干饭,也有助于你锻炼脑部、掌握更好的运动技能。

不过时至今日,用筷子已经不再是人类的专利了。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教人类幼崽用筷子,将魔爪伸向了机器人。

对机器人来说,使用刀叉要比使用筷子简单许多。比如这款喂饭机器人,它只需识别出叉子、食物和嘴的位置,再配以相对简单的算法,就能成功喂你吃饭。

来源:Johnson,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但使用筷子是一项精密运动,所以在很多机械手的相关研究中,人们将「学会使用筷子」作为证明其达到某种灵活程度的一项指标。

这是 2002 年发表在 IEEE 上的一篇论文,为了让机器人更好地帮助人类完成一些简单工作,研究人员发明了一双可以剪纸、使用筷子的机器手。

来源:10.1109/ISIC.2002.1157821

而这篇论文中,研究人员通过配置拟人化的骨骼、关节、韧带和肌腱,模拟了人类的手部形态和功能。他们希望通过观察机械手操纵筷子的过程,更好地了解人类手部运动,以便制造出高度仿真的机械假肢。

来源: 10.1007/978-3-319-43488-9_18

在未来,古老的筷子除了供你干饭之外,依然可能给最新的科技带来启发和帮助,造福人类。

当然,还有一条科技树是娱乐。比如下面这位发烧友,靠用长 2.6 米、重达 15 公斤的巨型筷子夹水果登上了综艺舞台。

-

封面图来源:

personalrobotics.cs.washington.edu

参考资料:

[1] 张义宾. (2014). 从用勺用筷到书写——基于儿童入学准备精细动作的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2] Hajime SUGIUCHI, et al. (2002). Execution and Description of Dexterous Hand Task by using Multi-Finger Dual Robot Hand System - Realization of Japanese Sign Language.

Yokohama National University.

[3] Mariya Chepisheva, et al. (2016). A Biologically Inspired Soft Robotic Hand Using Chopsticks for Grasping Task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4] Sarah McQuate. (2019). How to train your robot to feed you dinner.

https://www.washington.edu/news/2019/03/11/how-to-train-your-robot-to-feed-you-dinner/

[5] Yoshihiro Shimomura, et al. (2020). What i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raditional pinching mode of holding chopsticks?

Chiba University.

[6] Yoshifumi Kitamura, et al. (2003). Things Happening in the Brain while Humans Learn to Use New Tools.

Osaka University, et al.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