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究竟需要一把怎样的菜刀

天冷了,你打算给全家熬一锅鸡汤。手起刀落,鸡头落地,可你的刀,竟然崩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你的菜刀真的弱到连一只鸡都搞不定吗?市面上菜刀百百种,如何选出一把好用的刀?

对菜刀来说,硬度是最重要的属性。

硬的东西能在软的东西上留下划痕,用这种最朴素的对比我们得到了「莫氏硬度」,钢铁的硬度大概在 5 级磷灰石和 6 级正长石之间。

但这样的比较实在粗暴。

硬度的本质是受力后变形的难易程度,那么,测量变形的大小就能衡量出金属材料的硬度,这样的测试叫做压入硬度,常用的指标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等。

根据下面这份国标,我们以洛氏硬度为例。

首先,制造变形。

将一个表面抛光的金刚石圆锥或小球以一个较小的力 F0 压入样本表面,此时我们得到压入深度 h0。接着在 8 秒内试验力增大,此时我们又得到一个压入深度 h1。最后试验力还原到 F0,样本表面回弹至 h2。

将 h2 减去 h0,我们就能得到在试验力 F0 下压痕残留的深度,从而通过下面这道公式求得洛氏硬度 HRC。

菜刀常用钢材的硬度范围大约是 40 HRC~60 HRC,较高的硬度意味着可以长期保持锋利的刀尖,不必频繁磨刀。

但你打算买刀时却发现,很少有商家会直接标注硬度数值,那该如何知道它究竟硬不硬呢?

你在购买页面里看到的 30Cr13、70Cr17 是钢材的牌号,简洁地表明了钢材的成分,前面的数字表示碳含量,后面的数字表示铬含量,铬元素的加入提供一定的防锈能力。

70Cr17 则说明这是一种以 0.7% 左右的碳元素和 17% 左右的铬元素为主要合金元素的合金钢材,最大硬度约为 54 HRC。

那么,碳含量是如何决定它的硬度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金相。

微观世界里,钢铁中铁原子的排列随温度变化而改变。低于 912 ℃ 时,铁原子会排列成体心立方,称为 α-Fe;而在 912~1394 ℃ 时,铁原子排列成面心立方,称为 γ-Fe。

这两种晶体的铁原子间都有一些间隙,可以容纳碳原子。前者最多只能溶解 0.0218% 的碳,后者最多可以溶解 2.11% 的碳。

把 γ-Fe 降温到 α-Fe,同时把超过 0.0218% 的碳释放出来。这时候,根据不同的降温速度,金相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结果:

随着炉子一起完全缓慢降温,碳完全以碳化铁的形式在外围析出,得到的主要是碳化铁和 α-Fe 相间排列的珠光体。

而迅速扔进水或者油里,以每秒 500 ℃ 的速度快速降温,碳来不及在外围析出,只能留在本来容纳不下它的 α-Fe 中,形成马氏体。

这些挤在 α-Fe 中的碳,会在内部形成很大的压力。挤进的碳越多,内部压力越大,对外就表现出越高的硬度。

之后需要再次加热保温来缓解快速冷却造成的变形和脆性,硬度会稍有降低。经过清洁、开刃,就可以长期使用了。这就是淬火和回火,钢铁菜刀都是这样的马氏体钢菜刀,碳含量越高,硬度越高。

然而实际使用中,高硬度的菜刀并不适合切坚硬的食材,用来切骨头的菜刀的硬度通常小于 50 HRC。

这是因为大力劈砍时,硬度越高的菜刀就越容易直接损坏刀刃,冲击韧性试验可以具体衡量这种脆性。

让一块摆锤从高处落下,把实验样本一次砸断,从 h1 下落的摆锤会继续滑行上升到 h2。gH1-gH2,就是这块样本在变形、断裂过程中吸收的能量;能量越少,冲击韧性越低,钢材越脆。

根据测试结果,硬度大于 56 HRC 的 90Cr18 钢材的冲击韧性只有 40 HRC 的 30Cr13 钢材的十分之一。

所以如果你经常需要处理骨头,最好考虑另外再买一把砍骨刀。砍骨刀会选用硬度低一些的钢材,有较高的冲击韧性,刃口更厚,不容易损坏,但需要经常磨刀。而高硬度的切片刀方便把蔬菜和无骨的肉快速切片。

不过,硬度和冲击韧性并非不能完全兼容。

一种方法是把冲击韧性高、硬度低的钢材包在冲击韧性低、硬度高的钢材两侧,让整把刀不易折断,但需要避免造成大缺口,否则无法通过磨刀重新建立刃口。

另一种是选用综合性能更好的合金材料。在 50Cr15 中再加入 0.5% 的钼和 0.1% 的钒,让马氏体的转变更完全、结构更细密,以及提升回火的减脆效果,最终让硬度、冲击韧性和耐磨性同步提升。

而当你真正领悟了做刀的精髓,不管是糖果纸片,还是沙子鸡蛋,都能做出一把像模像样的菜刀。

-

封面图素材来源:

Lukas. Pexels

参考资料:

[1] IronAlfa&IronGamma. (2011). WikiMedia Commons.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IronAlfa%26IronGamma.svg

[2] Heat Treatment Microstructure Pictures, Department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 Washington. (2009)

http://courses.washington.edu/mse170/labs/Heat_Treatment_Rolandi/HeatTreatment_micrographs.shtml

[3] Microstructural Path Analysis of Martensite Dimensions in FeNiC and FeC Alloys, José et.al. (2015)

SciELO Analytics

最后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