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形针PaperClip文章备份站
  • 首页
  • 回形针PaperClip
    • QQ-X计划“星城”之旅:3000米落差体验失重
    • iPhone 上的激光雷达有什么用
    • 「每逢佳节胖三斤」,你做好准备了吗
    • 不管回不回家,这个春节都值得你好好度过
    • 为什么一家银行要发射卫星
    • 为什么不好吃的野生动物也渐渐消失了?
    • 为什么你吃的月饼长这样
    • 为什么你的手机读取数据这么慢
    • 为什么你的腿总是长不直
    • 为什么托尼老师染发这么贵
    • 为什么搜索引擎无法解决你的困惑
    • 为什么现代人更容易过敏
    • 为什么节后上班这么痛苦
    • 为什么芯片上的晶体管越做越小
    • 为什么苹果非要用自己的芯片
    • 人口普查究竟查什么
    • 你为什么总是抓不到娃娃
    • 你的身体怎样培养出「超级细菌」
    • 你究竟需要一把怎样的菜刀
    • 免费升舱这种好事,你怎么碰不上
    • 全国第二高发癌症,离你有多近
    • 写给直男的大姨妈呵护指南
    • 刚刚发射的天和核心舱意味着什么
    • 别人一支烟的愉悦,让你付出了什么
    • 动物园猛兽跑路该怎么办
    • 化妆水下毒指南
    • 半年学好英语能有多简单?
    • 只需拿起一张纸片,便可扭曲整个时空
    • 吃糖到底有什么问题
    • 含糖饮料避坑指南
    • 哪个男孩,不想永远做男孩|回形针推荐
    • 在非洲,优雅地吃上一桶泡面竟然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 好好的 Flash,怎么就被淘汰了
    • 如何从典当行借到钱
    • 如何像拼积木一样定制汽车?
    • 如何寻找世界上最古老的 DNA
    • 如何快速解决下水道堵塞
    • 如何把空气玩到极致
    • 如何拯救你的无线音响
    • 如何掌握一项3亿人都会的技能?
    • 如何科学地吸收尿液
    • 如何科学地提升撸狗体验
    • 如何科学地种西瓜
    • 如何给人生一个惊奇的停顿号
    • 如何让机器模仿你的声音
    • 如何选择一款靠谱的耳机
    • 安眠药对你做了什么?
    • 家用冰箱里的生化危机
    • 小蓝片对丁丁做了什么
    • 快出门,今晚有超级月全食
    • 收割机对小麦做了什么
    • 新发地的菜都从哪儿来
    • 春节如何科学送礼?
    • 是什么导致了走路八字脚
    • 杀蟑螂,中国人有1000种奇淫巧技
    • 正式介绍我们的第三张原声音乐专辑
    • 油烟机如何拯救你的当代生活
    • 照片里的你为什么不好看
    • 熬夜如何搞坏你的身体
    • 爆米花不为人知的秘密
    • 物理学家都干了什么?
    • 用对筷子有多重要
    • 电脑诞生这么久,为什么你还是喜欢在纸上做笔记
    • 神舟十二号:终极使命和新的起点
    • 站到“不安分”的人身边
    • 糖化反应到底有多危险
    • 纸吸管为什么这么难用
    • 自动扶梯到底危不危险
    • 苹果推出的 Mini LED 屏,到底好在哪
    • 逃避社交的你,真的有「社交恐惧症」吗
    • 量子计算机究竟是什么
    • 金刚居住的地心世界在哪里
    • 银盐冲印如何拯救老照片
    • 防腐剂到底安不安全
    • 食用色素真的安全吗
  • 基本操作
    • 《一个人工智能的诞生》即将完整上线,以及一个「立省 50 元」的机会
    • 《一个人工智能的诞生》第一周版本更新!
    • 《一个人工智能的诞生》第二周版本更新!
    • 《一个人工智能的诞生》第五周版本更新
    • 可能是地球上第一个交互视频课程
    • 基本操作 3 月更新
    • 基本操作四月第三周更新
    • 我们和数码荔枝聊了聊:做交互视频、卖正版软件到底赚不赚钱?
    • 机器学习的最底层,或许是人类
    • 被密码斩首的女王,与新课程免费兑换码
    • 「机器学习」等于「神经网络」吗?人工智能基础概念梳理
    • 众包与数据标注:机器学习的最底层,或许是人类
    • 并非只有加密和解密 —— 密码学基础概念梳理
    • 泄露天机 ——《密码学:成为一名密码朋克》全系列资料整理
    • 值得一看!《机器学习:一个人工智能的诞生》全系列参考资料
    • 沃尔特·皮茨:神经元模型与陨落的天才
    • 沃尔辛厄姆:被隐蔽的「间谍之父」的一生
  • 干燥工厂
    • 工厂开张的一个月里发生了什么?
    • 干燥工厂开业!我们准备了 6 颗核弹卖给你
  • 有点东西
    • 有点东西:这是回形针的新栏目「有点东西」
    • 有点东西:会飞的鸡在睡梦中合成宝可梦
    • 有点东西:几何让阻尼感和灵感都乖乖站好
    • 有点东西:原谅让数理化长出小眼睛
    • 有点东西:在摇椅上煮出赛博朋克艺术品
    • 有点东西:开发香喷喷的替代品与钱
    • 有点东西:懒人在音乐、断食、电击中书写 blog
    • 有点东西:拒绝加班徒步去抓星之卡比
    • 有点东西:这五个推荐里,我们强烈推荐第一个
    • 有点东西:遥控朋克猫有节奏地清倒硬盘
由 GitBook 提供支持
在本页
在GitHub上编辑
导出为 PDF
  1. 回形针PaperClip

逃避社交的你,真的有「社交恐惧症」吗

上一页苹果推出的 Mini LED 屏,到底好在哪下一页量子计算机究竟是什么

最后更新于3年前

img

小吴跟陌生人讲话会脸红心跳,小刘说自己参加趴体容易紧张,小张觉得隔天要当着一大堆人的面讲 ppt 这件事让他很焦虑。

请问他们三个人中谁是「社交恐惧症」?

在很多人眼里,他们都是「社恐」。在 2020 年中国青年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探探联合发布的一份调查中,超过 40% 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是「社恐」。

如今,「社恐」在网上似乎成为了一个流行 tag。宅、和人说话紧张、不喜欢人多的场景、回避社交场合,都是「社交恐惧症」的表现。

Pragyan Bezbaruah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当代人似乎更习惯于在线上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甚至不再觉得「社恐」这样的 tag 是什么缺点,相反,还显得人真诚、单纯,颇有萌点。

但事情总有另一面。「社恐」tag 的流行,对于真正的社交恐惧症患者恐怕并不是一件好事。

「社交恐惧症」到底是什么?不妨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

小吴跟陌生人讲话会脸红心跳,小刘说自己参加趴体容易紧张,小张觉得隔天要当着一大堆人的面讲 ppt 这件事让他很焦虑。请问他们三个人中谁是真的社交恐惧症患者?

答案是,他们的症状都不足以证明他们有「社恐」,只能说明他们「容易害羞」,或者说,「内向」。

社交恐惧症是《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定义明确的临床疾病,而害羞仅仅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虽说有研究表明高度害羞的人更容易患上广义社交恐惧症,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区别。

不过,它们都具有相似的生理特征,比如都容易在社交的时候颤抖、出汗、脸红,比如都害怕听到负面评价,都会回避社交场合。那么,「社恐」和「害羞」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为了研究两者的差别,2009 年,马里兰大学焦虑症中心的研究团队发表了这样一份研究。

他们给经过心理诊断评估为「社交恐惧症」、「害羞」和「非害羞」的三组实验者指派了三项任务——

1. 和一个陌生异性交谈

2. 和一个陌生同性交谈

3. 一场 5 分钟的即兴演讲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社交恐惧症」组全员都报告了不舒服的生理感受,比例远高于其他两组,出现的生理症状也略多于「害羞组」。

「社交恐惧组」和「害羞组」都会在一对一交谈里出现紧张、说话磕磕巴巴、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但是前者的焦虑水平比后者更高。

「社交恐惧组」还被检测出普遍比「害羞组」的自我认知更消极、生活质量更低,功能障碍水平更高。

研究小组由此发现,害羞群体在情绪方面(恐惧和焦虑)和社交恐惧症群体有比较多的概念性相似,然而行为维度(回避社交)上差异较大,他们的功能障碍比较少,生活质量也更高。

内向害羞的人也许不喜欢社交,但是在社交测试中,他们会比真正的社恐更懂处事技巧,即使感到焦虑紧张,也依旧能保持逻辑清晰。

而对于社交恐惧症患者来说,他们通常难以在焦虑状态下自控,要明白一个社恐患者的难处,我们首先得了解一下社交恐惧症的本质。

社交恐惧症,学术上又被称为社交焦虑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 以下简称 SAD)。它是神经症中的一种,和恐高症、强迫症一样,属于常见的焦虑障碍。

2017 年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有近 4%,合约 2.84 亿的人口患有焦虑障碍,高居各类精神健康障碍病症榜首。

IHM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焦虑会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生理反应,如恶心、出汗、心悸、胸闷气短、头晕眼花等。这是由于当你处在引发焦虑的情境——比如挂科、家庭变故、投资血亏——中时,你会主观判断你受到了威胁,于是你就像一只面临威胁的动物,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

出于生存本能,下丘脑开始向控制全身机能的自主神经系统(ANS)发送信号。自主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经系统(SNS)会开始增加焦虑感,刺激相应器官产生激素,让当下不重要的身体机能暂时停工,铆足能量提供到防御和战斗必须的系统上。

你的心脏疯狂跳动,大量泵血给跑路会用到的身体部位以输送养料氧气;肌肉开始收缩,为跑路做热身准备;血压被拉高以增加血液循环;肾上腺素开始分泌,提高你的注意力和警惕性……

THE POTS TREATMENT CENTER

**而同正常人相比,长期患有 SAD 等焦虑症的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更容易被激活。**甚至不需要什么真正的刺激,一个陌生的环境、一场谈话都可能让他们产生强烈的生理感受。

这类患者的焦虑水平基线普遍比普通人或者只是害羞、内向的人要低,他们更容易感觉焦虑。并且这种焦虑症状更为强烈、持久,以至于影响到个人的正常生活。

Brenda K. Wiederhold, Ph.D., MBA, BCIA

内向、害羞的人并不害怕社会环境,选择一个人待着也许只是喜欢独处的感觉,而对于一个 SAD 患者来说,跟人相处是真的会给 ta 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暴击。有的患者仅仅是被生人注视,就会浑身打颤、肌肉僵硬。

这些非理性的反应,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控制范围。

哈佛医学院的 Kessler 教授认为,大约有 13.3% 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个时期会被诊断为社交恐惧症。或许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社交恐惧的瞬间,只不过对真正的社恐患者来说,这种焦虑会一直持续影响他们的生活。

社交恐惧症的成因没有单一定论,环境影响、应激性生活经历都有可能。不愉快的环境和经历会让人对外部环境产生不信任感,进而被社交活动诱发社恐。

随着近年相关领域的研究深入,人们发现,社交恐惧症可能具有中度遗传性。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直系亲属中有社恐患者,你也更可能社恐。

Khakimullin Aleksandr

近年的另一项研究发现,社交恐惧症可能源于患者脑部杏仁核部分的某种异常。社恐患者的杏仁核往往很容易被激活,从而引发一系列强烈焦虑症状。

bridgestorecovery

有研究表明,这种异常似乎导致了社恐患者对人们的面部表情接受更为敏感,从而常常对他人的表情产生过度解读,别人稍微皱个眉,可能就会让他们产生「他是不是对我有意见」的想法。

对于一个社恐患者来说,寻求外界的帮助并非易事,因为向他人寻求帮助,就意味着要进行社交活动。

目前,社恐的主流疗法是认知行为疗法(CBT)。其中包括焦虑应对方法和放松技巧的结合、思想重构、暴露疗法。但这套疗法绝不轻松。

最让患者感到痛苦的可能是暴露疗法,暴露疗法中包括实体暴露(社恐现实场景演练)、想象暴露(恐惧形象化)以及系统脱敏(让患者在放松状态下想象并描绘出会让其焦虑感增强的场景)。

这对重度社恐患者来说相当于往伤口撒盐,25% 的患者都会选择在实体暴露这一环退出。

为了提高治疗的质量,目前已经诞生了 VR-CBT 技术,患者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来完成对场景的触达和想象,迈出治疗的第一步。

Conquering Panic, Anxiety, and Phobias: Achieving Success Through Virtual Reality and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和抑郁症一样,社交恐惧症和任何焦虑障碍的形成都绝不是因为患者个人「太敏感」、「想太多」。

当身边有人出现了这样的困扰,旁人不给予过分关注,并充分理解他们的不易,就是最大的尊重。

-

封面图来源:

mikoto . raw, Pixels

参考资料:

[1] Brenda K. (2004). Conquering Panic, Anxiety, and Phobias: Achieving Success Through Virtual Reality and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2] Christine Buff, et al. (2016). Specifically altered brain responses to threat in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relative to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and panic disorder.

12: 698–706.

[3] Adreas J, F., et al. (2017). Further evidence for genetic variation at the serotonin transporter gene SLC6A4 contributing toward anxiety.

27(3):96-102.

[4] Heide Klumpp, et al. (2012). Insula reactivity and connectivity to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when processing threat in generalized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89(1):273-6

[5] Nancy A Heiser, et al. (2010). Differentiating Social Phobia from Shyness.

23(4), 469-476.

[6] 肖崇好, 黄希庭.(2011). 社交焦虑个体外显与内隐自尊的研究.

心理科学, 34(2) :289-292 289

[7] 林子江, 林海西, & 林雪丹. (2016). 社交恐惧症患者焦虑、惧怕否定评价与面部表情识别相关分析.

DOI: 10. 16766 /j. cnki. issn.1674 - 4152.2016. 04. 037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