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如何科学送礼?

又到了春节,回家过年最难以把握的就是送礼的尺度分寸,为什么非要送礼不可呢?

为什么要送礼?

送礼是一种古老的人类活动,基本上所有的礼物交换行为都是为了建立社会关系。

法国人类学家马塞尔·莫斯定义了一种在印第安部落中被称为 Hau 的超自然神秘的力量“礼物之灵”,这种力量存在于一个人送给另一人的物品中。

接受了礼物就是接受了送礼者的一部分灵魂,而如果没有回礼会造成厄运,所以受礼者必须回礼,这种神秘力量使 送礼——收礼——回礼成为一个稳定循环,维系着古代人类的关系。

而在中国,礼物之灵就是人情,中国人类学家阎云翔将送礼的目的分为表达性和工具性,把收礼者分为地位相当的横向,和有地位差异的纵向两种。

比如你和朋友交换礼物就属于横向表达性,收礼者会回赠等值的礼物,用以维持人际关系,而你送长辈上司礼物的行为就属于纵向表达性。

在横向工具性中虽然送礼者有求于收礼者,但双方地位相当,收礼者被赠予后往往更加被动,会满足对方的要求以回到之前的对等状态,而在纵向工具性关系里,拥有权力的一方掌握主动权,往往与受贿腐败相关。

常见的普通礼物

常见的节日礼物往往是浪费性的,比如包装精致的食品和高档烟酒,很少有人自己消费这类商品,它们传达的是一种示好信号而非礼物本身,但没有实际用处的东西不能对收礼人有长远影响,这样送礼只是一种短期利益。

还存在一类以送礼者个人兴趣主导的礼物,如整蛊玩具、百人笔迹情书、印着照片的马克杯、实验室亲手合成的物质等,这类礼物更多是体现送礼人想令收礼人印象深刻,并体现自身魅力。

但2017年美国一项研究结论显示,收礼人会更在意礼物的实用性,虽然这类礼物成本较低,但在“礼物交换”这一昂贵情感交流中实属一种浪费,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而仅考虑实用性送的礼物,例如保温杯,棉被,充电宝,购物卡等虽然能满足收礼人的实用性要求,但由于过于日常会降低双方关系的价值。

送礼是一种博弈

在讲求理性与效率的现代社会,送礼更像一种博弈,当你送出一份礼物时,对方会对你的礼物有一个估值,如果你送了一件300块的衣服,对方的估值是200块,就产生了100块的无谓损失。

最优的策略是将无谓损失最小化,同时将情感价值最大化,送礼的收益就是对方的满足度,越是亲近的人,越相互理解,无谓损失就越小。

礼品分量首先取决于送礼者与受礼者之间关系的亲密度。一般来说,送礼者与送礼者之间的关系越亲密,人情分量就越重,所送礼品分量就应该越大。

其次,礼品分量取决于送礼者过去所收到的,来自受礼者的礼品分量。送礼者当下所送的礼品(礼金额),不能低于这个数额。为了确保这一点,每个受礼者往往会将每一次所收的送礼者的礼品做一个估值,以便作为将来回礼数的依据。

再次,回礼具有延时性,而在这一段时间内,社会有关特定场合的礼品水平的平均预期可能会提高。因此,礼品的确定,还必须加上社会现有的、有关既定场合礼品的平均期待值与送礼者过去所收礼品的差额。

根据以上三个因素所确立的礼品分类,叫做“礼品函数”,用公式式表达就是:G=R[P+(Et-P)]。

在这里,G代表礼品分量(礼金额),R代表关系系数,P代表过去从对方所收的礼品分量(礼金数额),Et代表送礼时刻社会关于礼品(礼金数额)的平均社会期待额。该公式可以进一步简化为:G=REt,即关系系数乘以平均社会期待额。

怎样送礼最好?

虽然每个人的喜好都不同,但合适的礼物本身既要在价值和实用性上达成平衡,又要符合你和收礼人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考虑自身的经济状况将无谓损失降到最低。

假设要给长辈送礼,你们之间就是纵向表达性关系,要想超过对方的预期值,可以去了解他们到底喜欢什么,真正需要什么,比如保健品看上去很好,但没有考虑产品安全和有效性,就等于瞎送。

瞎送不如真懂,如果你还没有头绪,可以直接选择 360 智能硬件——减缓腰腿压力的扫地机器人、学习娱乐两不误的儿童手表、提供无死角安全感的“家庭安防三剑客”,实用性和价值的平衡,360 都帮你找好了,点击观看视频,了解最适合春节送的礼物。

父母上了年纪,难免腰酸背痛,与其迷恋保健产品,不如送一个 360 扫地机器人,用黑科技让父母跟屈膝弯腰的劳累说拜拜;太太缺乏安全感,由 360 智能摄像机、360智能门锁、360可视门铃组成的“家庭安防三剑客”可以无死角覆盖家庭安防;而能有效缓解孩子课业压力大,成绩进步难,放学路上易被诱惑等多重问题的 360 儿童手表,既是孩子做作业时答疑解惑的 AI 好帮手,又具备高清视频通话、实时定位等多项功能,能有效满足家长和孩子的不同需求。

360 借“春节送礼” TVC 传递了「瞎送,不如真懂」的新理念,把 AI(爱)带回家,为家人提供最真切的安全守护。

最后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