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腿总是长不直
最后更新于
最后更新于
**特别提醒:**个人如需了解更多或想获得相关疾病的治疗建议,请务必向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咨询。在接受相关医疗服务前,应听取医务人员的治疗建议及医学指导。在购买或使用相关药品前,应严格遵照医嘱及药品说明书,并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这是一双 X 型腿,医学上称为「膝外翻」,大腿和小腿轴线的交点偏向身体中轴线。
这是一双 O 型腿,也叫「膝内翻」,大腿和小腿轴线的交点偏离身体中轴线。
这两种腿部畸形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相当常见,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前者可以自我纠正,只需定期观察,后者则要进一步的干预。那么,该如何鉴别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下肢发育的正常过程。
出生时,你的下肢力线通常是内翻的,角度随着年龄逐渐变小,一直到 18~24 月龄左右,完全变直。
2 岁之后,下肢力线向外翻转变,并在 4 岁左右角度达到最大。之后,力线又开始变直,直到 7 岁固定下来并维持到成年,最终的下肢力线通常有轻度外翻。
这个角度一般用胫股角来衡量,也就是大腿和小腿的轴线在膝关节处的夹角,其数值随年龄发生特征性变化。
生理性膝内翻或膝外翻的变化趋势一定是两侧对称的,且身高发育、运动能力正常,除了腿看着不太直,没有疼痛等其它症状。
而在 7 岁之后,如果只有一侧膝内翻或膝外翻,甚至出现双腿不等长,走路姿势异常,容易跌倒,足部和膝关节肿胀、疼痛或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这类现象,这下要提高警惕了。
这可能是病理性因素导致的腿部畸形,比如创伤性骨折、代谢性骨病、骨性发育不良、骨肿瘤等。
接下来,需要进一步的骨科检查,包括走路是否异常,局部是否有肿块,膝关节韧带的稳定性等。
一旦诊断明确,需要优先治疗原发病,这样可以有效阻止膝内翻或膝外翻畸形进一步加重。
其次,可以采用半骨骺阻滞术进行治疗,也就是在畸形凸侧的生长板放置小钢板,减缓该侧生长板的生长速率,从而达到引导生长、纠正畸形的目的。
治疗结束后,取出钢板,双腿依旧能正常发育。
比如下面这两个案例:左图中的 4 岁小孩患有创伤性左膝外翻畸形,在胫骨近端内侧放置了「8」字钢板,术后 16 个月,已经能看到明显变化。
右图中的小孩 11 岁,创伤性左膝内翻畸形,在股骨远端外侧放置钢板,15 个月后得到矫正。
而像矫形鞋、支具这样的无创治疗,经多项研究证实,对病理性膝内翻或膝外翻并没有效果,加上大部分孩子好动的天性,也可能造成佩戴不适甚至产生心理阴影。
不光是小孩,成人也会有同样的困扰。
你的膝关节内侧承受着 70% 的重量,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力量下降,膝关节受力不均衡,极易引发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长此以往,膝关节内侧软骨平面总受磨损,造成膝内翻畸形。
对于已经失去生长潜能的成年人来说,「8」字钢板已经无法解决问题了,需要更强硬精密的治疗。
一种方法是安装外固定支架,在今天是相当常用和有效的技术手段。
将多条特制固定针打入骨中,通过固定螺母与连接杆连接,之后持续且缓慢地调节纠正角度,从而逐步恢复下肢力线。
下图的患者 43 岁,患有严重左膝内侧骨性关节炎,通过 16 个月的外固定支架缓解了左膝内翻畸形,甚至能重现单腿站立。
或者采用高位胫骨截骨术,截去胫骨近端的一部分骨头,把负重力线转移到正常的位置,从而矫正膝关节应力分布不均。
别担心,这块硬生生被截掉的骨头位于松质骨区,这里血液供应富足,很容易愈合。
一旦病情发展严重,膝关节内外侧都受到磨损,造成关节韧带松弛甚至断裂,只能靠全膝关节置换手术,重新安装一个人工关节。
如果没有疼痛等症状,并且从临床查体和 X 线片上都没有明显的骨骼异常,可以通过康复锻炼的方式改善外观。
而病理性的 X 型腿和 O 型腿,因为病变已经发生在骨骼,必须通过正规可靠的治疗手段才有机会治愈,单纯的锻炼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尤其像矫正带这种把腿缠成木乃伊的方法,除了会让血液循环不畅,还可能造成膝关节受伤,对你的腿没有丝毫益处。
(感谢燕华和李旭医生对本文提供帮助)
-
封面图素材由本文作者提供。
参考资料:
[1] Dettling, S., & Weiner, D. S. (2017). Management of bow legs in children: A primary care protocol.
Journal of Family Practice, 66(5):E1.
[2] Greene, W. B. (1994). Genu varum and genu valgum in children.
Instr Course Lect, 43:151-159.
[3] Salenius, P., & Vankka, E. (1975).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biofemoral angle in children.
Journal of Bone & Joint Surgery, American Volume, 57(2):259-261.
[4] Kling, T. F. (1987). Angular deformities of the lower limbs in children.
Orthoped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18(4):513-27.
[5] Stevens, P.M., & Pease, F. (2006). Hemiepiphysiodesis for Posttraumatic Tibial Valgus.
Journal of Pediatric Orthopaedics, 26(3):385-392.
[6] Driano, A. N., & Staheli, L. T. (1998).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and corrective shoewear use in childhood.
Journal of Pediatric Orthopedics, 18(3):346.
[7] Sen, C., Kocaoglu, M., & Eralp, L. (2003). The advantages of circular external fixation used in high tibial osteotomy (average 6years follow-up).
Knee Surgery Sports Traumatology Arthroscopy, 11(3):139-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