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形针PaperClip文章备份站
  • 首页
  • 回形针PaperClip
    • QQ-X计划“星城”之旅:3000米落差体验失重
    • iPhone 上的激光雷达有什么用
    • 「每逢佳节胖三斤」,你做好准备了吗
    • 不管回不回家,这个春节都值得你好好度过
    • 为什么一家银行要发射卫星
    • 为什么不好吃的野生动物也渐渐消失了?
    • 为什么你吃的月饼长这样
    • 为什么你的手机读取数据这么慢
    • 为什么你的腿总是长不直
    • 为什么托尼老师染发这么贵
    • 为什么搜索引擎无法解决你的困惑
    • 为什么现代人更容易过敏
    • 为什么节后上班这么痛苦
    • 为什么芯片上的晶体管越做越小
    • 为什么苹果非要用自己的芯片
    • 人口普查究竟查什么
    • 你为什么总是抓不到娃娃
    • 你的身体怎样培养出「超级细菌」
    • 你究竟需要一把怎样的菜刀
    • 免费升舱这种好事,你怎么碰不上
    • 全国第二高发癌症,离你有多近
    • 写给直男的大姨妈呵护指南
    • 刚刚发射的天和核心舱意味着什么
    • 别人一支烟的愉悦,让你付出了什么
    • 动物园猛兽跑路该怎么办
    • 化妆水下毒指南
    • 半年学好英语能有多简单?
    • 只需拿起一张纸片,便可扭曲整个时空
    • 吃糖到底有什么问题
    • 含糖饮料避坑指南
    • 哪个男孩,不想永远做男孩|回形针推荐
    • 在非洲,优雅地吃上一桶泡面竟然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 好好的 Flash,怎么就被淘汰了
    • 如何从典当行借到钱
    • 如何像拼积木一样定制汽车?
    • 如何寻找世界上最古老的 DNA
    • 如何快速解决下水道堵塞
    • 如何把空气玩到极致
    • 如何拯救你的无线音响
    • 如何掌握一项3亿人都会的技能?
    • 如何科学地吸收尿液
    • 如何科学地提升撸狗体验
    • 如何科学地种西瓜
    • 如何给人生一个惊奇的停顿号
    • 如何让机器模仿你的声音
    • 如何选择一款靠谱的耳机
    • 安眠药对你做了什么?
    • 家用冰箱里的生化危机
    • 小蓝片对丁丁做了什么
    • 快出门,今晚有超级月全食
    • 收割机对小麦做了什么
    • 新发地的菜都从哪儿来
    • 春节如何科学送礼?
    • 是什么导致了走路八字脚
    • 杀蟑螂,中国人有1000种奇淫巧技
    • 正式介绍我们的第三张原声音乐专辑
    • 油烟机如何拯救你的当代生活
    • 照片里的你为什么不好看
    • 熬夜如何搞坏你的身体
    • 爆米花不为人知的秘密
    • 物理学家都干了什么?
    • 用对筷子有多重要
    • 电脑诞生这么久,为什么你还是喜欢在纸上做笔记
    • 神舟十二号:终极使命和新的起点
    • 站到“不安分”的人身边
    • 糖化反应到底有多危险
    • 纸吸管为什么这么难用
    • 自动扶梯到底危不危险
    • 苹果推出的 Mini LED 屏,到底好在哪
    • 逃避社交的你,真的有「社交恐惧症」吗
    • 量子计算机究竟是什么
    • 金刚居住的地心世界在哪里
    • 银盐冲印如何拯救老照片
    • 防腐剂到底安不安全
    • 食用色素真的安全吗
  • 基本操作
    • 《一个人工智能的诞生》即将完整上线,以及一个「立省 50 元」的机会
    • 《一个人工智能的诞生》第一周版本更新!
    • 《一个人工智能的诞生》第二周版本更新!
    • 《一个人工智能的诞生》第五周版本更新
    • 可能是地球上第一个交互视频课程
    • 基本操作 3 月更新
    • 基本操作四月第三周更新
    • 我们和数码荔枝聊了聊:做交互视频、卖正版软件到底赚不赚钱?
    • 机器学习的最底层,或许是人类
    • 被密码斩首的女王,与新课程免费兑换码
    • 「机器学习」等于「神经网络」吗?人工智能基础概念梳理
    • 众包与数据标注:机器学习的最底层,或许是人类
    • 并非只有加密和解密 —— 密码学基础概念梳理
    • 泄露天机 ——《密码学:成为一名密码朋克》全系列资料整理
    • 值得一看!《机器学习:一个人工智能的诞生》全系列参考资料
    • 沃尔特·皮茨:神经元模型与陨落的天才
    • 沃尔辛厄姆:被隐蔽的「间谍之父」的一生
  • 干燥工厂
    • 工厂开张的一个月里发生了什么?
    • 干燥工厂开业!我们准备了 6 颗核弹卖给你
  • 有点东西
    • 有点东西:这是回形针的新栏目「有点东西」
    • 有点东西:会飞的鸡在睡梦中合成宝可梦
    • 有点东西:几何让阻尼感和灵感都乖乖站好
    • 有点东西:原谅让数理化长出小眼睛
    • 有点东西:在摇椅上煮出赛博朋克艺术品
    • 有点东西:开发香喷喷的替代品与钱
    • 有点东西:懒人在音乐、断食、电击中书写 blog
    • 有点东西:拒绝加班徒步去抓星之卡比
    • 有点东西:这五个推荐里,我们强烈推荐第一个
    • 有点东西:遥控朋克猫有节奏地清倒硬盘
由 GitBook 提供支持
在本页
在GitHub上编辑
导出为 PDF
  1. 回形针PaperClip

吃糖到底有什么问题

上一页只需拿起一张纸片,便可扭曲整个时空下一页含糖饮料避坑指南

最后更新于3年前

「鲜榨果汁,营养。」

「沙拉是食物本味,当然健康。」

「多喝酸奶,多吃麦片,没什么不好。」

这样的言论,你一天会听到多少次?你每天的伙食,有多少是这样安排的?这些你认为健康的吃法,真的健康吗?

长期高糖高热量的饮食习惯早已被证实损害身心,当代青年在「吃」这件事上相对更加克制和讲究,甚至发展出多个流派。今天,我们就「糖」这个东西,辨一辨你生活中可能存在的饮食误区。

img

首先,什么是糖?

从狭义上讲,糖类也被称为碳水化合物,依照单糖单元的数量可分为单糖、二糖、寡糖和多糖。其中多糖就包括淀粉、糖原和膳食纤维。

也就是说,不光红糖白糖,你在最常接触的米饭面条等主食、水果、牛奶里,都能找到糖类,这些是人们最容易忽视而过多摄取的食物。

纪录片《蜜糖的秘密》(That Sugar Film)就披露过现代人陷入糖类误区的事实。导演拿自己做实验,每天食用大众普遍认可的健康饮食,比如酸奶、麦片、鲜榨果汁……

60 天后,他受不了了。

腹部堆积起明显的内脏脂肪,体重不减反而增加了 8.5 千克;血液检查显示甘油三酯即肝功数值也呈现较坏的变化;

同时,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不对劲,比如更想要吃糖,可在吃完糖后又会感觉十分疲惫,进而导致烦躁、注意力下降。如此循环,这一症状是典型的「糖瘾」现象。

回到日常。吃完一份大碗宽面再加上一份肉夹馍、选择清淡饮食而光喝白粥、用酸奶作为饭后甜点、不吃饭而疯狂摄入水果……这些做法都是在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不仅不利于营养摄取,反而会加重对身体的负担。

糖类是如何进入我们的身体的?

在糖类的几种基本形式中,能够被身体消化吸收的主要是食物中的果糖、葡萄糖等单糖。

进入身体后,大多数的糖类在小肠中发生反应,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单糖,被肠壁的毛细血管吸收然后通过肝门静脉进入肝脏。

其中葡萄糖在进行全身的运输后,最终在肾脏被重吸收,期间为大脑、肌肉等提供能量。它能被快速吸收,是形成血糖的唯一糖类。

换言之,平时可以分解成葡萄糖的食物会影响我们的血糖水平,即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也被称为升糖指数。高 GI 食物令身体血糖迅速升高,是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的食物摄入来源。

而果糖不形成血糖,主要是被肝脏吸收。不像葡萄糖能够提供能量及饱腹感,饥饿时靠甜品、水果和饮料提供能量是不太可能的,这类果糖只会运输到肝脏成为产生脂肪的预备军。

当过多摄入糖类,因没有充足的酶与之结合,它们开始游离于身体,直接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一些早期糖基化产物。此时若有适当的运动量或许可以帮助消化。

但如果没有,接着他们会形成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且不可逆,这一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糖化反应。

糖化反应有多常见?烧成深褐色的红烧肉表面、烤成香味酥脆的面包表面等都是糖化反应的结果,反映在人身上最容易观察到的就是皮肤。

脸上主要有两种蛋白质,一种是胶原蛋白起填充作用,另一种是弹性蛋白起弹性作用,这两种蛋白产生糖化反应会使得充盈度减少、弹性张力下降导致皮肤老化,另外 AGEs 还会促进黑色素细胞的生成,形成色斑。

此外,肥胖、易犯困、思绪无法集中、器官损伤、各种慢性病可能开始出现......因此最需要控制的正是身体无法消化而堆积的游离糖。

游离糖通常指添加到食品中的单糖和二糖,以及蜂蜜、纯果汁、浓缩果汁和食品工业常用的各类糖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这部分糖的每日摄入量最好在 25 g 以下。符合我们人类机制的糖类摄入应该是:

减少游离糖摄入

游离糖的摄入自然是越少越好,能不吃则不吃。比如天然蜂蜜,含糖量可达 75%,小小一勺大概吃下约 15 g 糖。比如红糖水,舒缓痛经的可能只是热水,红糖的加入反而会导致过多的摄入。

精加工的糖类注意摄取量

精加工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再次增加很多添加糖,以麦片为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燕麦为主的麦片,另外一种是小麦、玉米、大米等为主要谷物,并添加水果、坚果等成分。仔细观察配料表,就能发现后者可能比前者要含更多添加糖。

远离不需咀嚼的糖类

一类不需咀嚼的糖类常常隐蔽在我们的餐桌上——各类蘸料。照烧酱、芝麻酱、花生酱、千岛酱、果酱等各种五花八门的蘸酱,一份健康沙拉可以被小小一勺酱毁于一旦,或许可以换成油醋汁等低热量酱料。

水果直接吃

水果中主要是果糖和膳食纤维,直接吃可以提供一定的饱腹感,提醒你不过度食用。而一旦榨成汁可能需要 3~4 个水果才能凑齐一杯,导致含糖量可能超过 20 g。将水果作为主食,则会有大量果糖开始游离在肝脏附近,逐渐成为脂肪,毕竟水果品鉴师的肉不是白长的。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利于短期体重减轻并降低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但要注意,这不等于禁碳水,碳水化合物作为提供身体绝大部分能量的重要物质,是不可以轻易断掉的。

这可能让你联想到当下时新的生酮饮食——提倡高脂肪、适量蛋白加上低碳水,主要原理是运用脂肪作为身体燃料来替代碳水化合物为身体供能。但这一饮食方法目前还存在诸多争议,体质的不同、对食物的严格要求也抬高了门槛,如果自己贸然尝试,很容易产生副作用而影响身体健康。

不过,这些道理可能你早就知道了,只是实在管不住自己的嘴。

-

封面图来源:

Pixabay, Pexels

参考资料:

[1] 陈婷, & 马刚. (2013). 非酶糖化与皮肤自然衰老的关系.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05: 365-367.

[2] WHO. (2015). Guideline: sugars intake for adults and children

[3] 邹蓓蓓, & 王红丽, & 包云. (2020). 短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不同性别肥胖患者人体成分的影响.

中国现代医生, 02: 97-99.

[4] 牧田善二著, & 肖爽, & 梁永宣译. (2020). 饮食术.

[5] 侯威. (2018). 有节制的碳水化合物摄入有益身体健康

中国食品学报, 09:326.

[6] Wheless, J. W. (2008). History of the Ketogenic Diet.

Epilepsia, 49(8):3-5.

[7] Epilepsy Foundation. (2015). Ketogenic Diet.

[8] Sharman, M. J ., et al. (2002). A Ketogenic Diet Favorably AffectsSerum Biomarke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Normal-Weight Men.

Journal of Nutrition, 132(7):1879-85.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